(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全日制普通高校2016届毕业生可持《就业推荐表》原件及复印件),2002年及以后毕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考生还需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上打印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
(3)报考职位要求的其他有关报考资格条件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原件;
(4)在职人员须提供单位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加盖县级组织或人社部门意见)同意报考证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服务期满人员提供县教育局服务期满及同意重新择业的证明材料;
(5)填写《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2016年度事业单位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交本人近期同底正面免冠一寸彩色照片4张;
(6)符合放宽年龄条件的报考人员需提供相关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7)其他自荐材料。
报名时由招聘工作组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报名者发给专业测试通知单,并组织进行专业测试。原则上每个职位报名人数与引进计划人数需达到3:1比例方可组织专业测试,报名人数达不到3:1的,经现场招聘工作组研究,并报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比例。
(二)专业测试
专业测试由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专业测试结束后,根据引进职位及人数,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职位引进计划数1:1比例确定为进入体检人选。
现场招聘工作组可根据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设置合格分数线,但合格分数线不得低于60分。专业测试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者,取消进入体检环节资格。
(三)体检
由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已达成就业协议的毕业生进行体检,对于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有关规定执行。体检在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的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对主检医生认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经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可安排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对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处理。体检结束后,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义的,应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7日内书面提出复检申请,经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复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四)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列入考察对象,考察以考生的所在学校(或单位)和户口所在地有关部门意见、现实表现、就业推荐表和学籍档案为主要内容。
在考察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考察不合格,由考察组报经县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取消该考生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职位不予递补。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员;
2、符合本实施方案第四条第7款:“以下人员不得作为引进对象”所列任何一项的人员;
3、截止到2016年8月20日未能提交引进职位所需学历、学位及其它资格证书的人员。
(五)办理聘用审批手续
经体检和考察合格的考生,将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www.sdxrs.cn/)进行拟聘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规定程序办理聘用审批手续。被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聘用资格。被聘用人员须在我县服务不少于五年。
六、其他事项
(一)在引进过程中,各项引进事宜都将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www.sdxrs.cn/)上进行公布,不再进行电话通知,请考生密切关注。如因特殊原因需与考生联系的,因考生错填联系电话、关机、呼叫转移、电话号码变更等情况导致与之无法取得联系,其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 2025贵州镇远县招募特聘农技员公告
- 2025贵州纳雍县残疾人联合会招聘驾驶员公告
- 2025贵州江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公告
- 2025贵州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下属事业单位第一批次人才强市引才计划简章
- 2025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宗地镇面向社会招聘林管员1人公告
- 2025贵州印江自治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247人公告
- 2025贵州医科大学科研助理选聘240人公告
- 2025贵州遵义市投资促进局青年就业见习人员招募公告
- 2025下半年贵州镇远县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工作人员23人方案
- 2025贵州湄潭县抄乐镇卫生院招募就业见习岗位工作人员简章
- 2025贵州铜仁市市直事业单位面向全市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人公告
- 2025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系统招聘事业单位7人公告
- 2025贵州盘州市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64人简章
- 2025毕节市委党校第一批次“人才强市”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